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要学会取舍。王茂荫在《家训和遗言》中告诫后人:做人须从取舍起。正确处理好“取”和“舍”的关系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廉政理念。
取与舍,是选择。取舍之道,小到名与利的权衡,大到生与死的考验,贯穿人生的全部过程,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如何取舍?求上、知止、守正。
求上,提升能力水平。求上,即求上进、博进取,是一种奋激昂扬的人生态度。我们要始终身怀本领恐慌,如履薄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全面了解、掌握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办案水平,坚决不说“行外话”,更不做“门外汉”,要让自己“有两把刷子”,成为“行家里手”。要以“求极致”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因为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而这又何尝不是自己的人生;以“求极致”精神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因为我们也是歙县检察院的一员,“此心安处是吾乡”,以一匠心,深耕守望。
知止,坚持廉洁从检。知止,即懂舍得、明进退,是一种适可而止的边界意识。面对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必须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在内心筑牢道德防线,守住做人底线。在司法办案中,坚持规范司法、廉洁办案,自觉抵制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经济活动保持适当距离,不参加案件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安排的宴请、娱乐休闲等可能影响公正办案的活动。以“祸患常积于忽微”之心对待小事、小节、小利,不要因一顿饭、一条烟、一时潇洒、一次放纵而自毁前程。
守正,坚守司法为民。守正,即锻傲骨、扬大义,是一种明辨是非的处世气节。作为新时代的检察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实为民检察,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实现办案质量、效率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既要通过履职办案实现公平正义,也要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还要让人民群众真正、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诉源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辆驶向未来的列车,“上”好比油门,加油提速完全由自己来控制;“止”好比刹车,危险时刻如不当机立断、紧急制动,结果就会车毁人亡;“正”好比方向盘,牢牢把好行使方向,保持不脱轨、不跑偏,才能快速而又平稳地抵达梦想彼岸。
要想自己的人生行稳致远,请“从取舍起”,坚守取舍之道——求上、知止、守正。
(作者:歙县人民检察院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