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行知检苑】“同读一本书” ——歙县检察院党员干警读书分享会
时间:2025-04-23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为落实“当学习型干部 建学习型机关”要求,深化“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作风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4月18日,歙县检察院第一党支部组织党员干警同读一本书——《强信心 促发展》,并围绕第7章开展专题读书交流。

读书会上,党员干警们一同仔细阅读了关于如何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相关的内容,并热烈地展开了心得分享交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心得体会呢?

政治部副主任 吴晶晶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既是国家治理的宏观课题,也是检察队伍建设的微观实践。政工干警需要以“比发展”的视野优化管理,以“讲奉献”的情怀温暖人心,以“重实干”的作风推动落实,努力锻造一支“理性不乏温度、平和不失锋芒”的新时代检察队伍。

一要以“理性”锚定方向,在比发展中凝聚共识。当前基层检察工作面临案件数量激增、群众诉求多元等挑战,政治部作为队伍建设的“主阵地”,需以理性思维破解难题,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完善检察人员考核办法,实现“管案”与“管人”互促共进、同向发力,激励担当作为。

二要以“平和”滋养情怀,在讲奉献中淬炼初心。政治工作需在润物无声中厚植奉献情怀。深入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做深“行知检察文化”品牌,树牢检察职业荣誉感,以文化浸润促认同;改进谈心谈话的方式,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干警文化生活,以关爱行动暖人心。

三要以“实干”检验成效,在担当中彰显作风。理性平和的队伍心态,最终要转化为服务大局的实绩。要搭建实践练兵平台,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岗位练兵及业务竞赛;强化一线淬炼导向,安排新录用的公务员到信访岗位锻炼,以务实举措推动作风转变,在直面群众中磨砺平和心态,在服务基层中锤炼奉献精神。

办公室副主任 王敏

一要用勤奋展示自己。面对工作生活中的诸多烦恼,党员要带头勇于克服生活中的“不容易”,奋力挑战工作上的“不可能”,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锐意进取不懈怠,奋发有为不停步,始终以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和精神状态,以奋斗、勤勉的姿态让人生出彩。

二要靠干事成就自己。我国古代谓德、量、才、志、绩者为人才。其中“绩”可以理解在工作中能够奋发有为、尽心尽力、有所建树。每个党员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以实干增加底气,知责、知为、知进,干好本职工作,在干事担事中彰显价值,以实绩成就人生。

三要以创新突破自己。现在是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时代,党员要强化对DeepSeek等人工智能助手软件的学习使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要强化数字检察思维,深推大数据法律监督,加快实现从不会用、不善用向想用、会用、乐用的转变,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余华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需要从个人、社会、国家多层面发力。个人层面,要加强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习情绪调节方法,如运动、冥想、倾诉等,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培养乐观思维,看待问题多关注积极面。社会层面,营造良好氛围至关重要。媒体应发挥正向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避免制造焦虑、渲染负面情绪。国家层面,要通过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改革,合理分配资源,减少社会不公平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学校、社区、单位配备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完善危机干预机制。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关乎个人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我们要直面社会心态问题,探寻根源,多管齐下培育积极健康心态,以饱满精神状态、坚定信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与个人生活中。

办公室副主任 汪波浡

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是当下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它宛如定海神针,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为大众提供稳定的心理支撑。

从个人角度而言,拥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时,保持冷静与坚韧,以平和的心境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将视角放大到社会层面,它能有效减少社会矛盾的激化,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理解与包容。在社会舆论场中,面对热点事件,大众以理性思维看待,不盲目跟风、不情绪化宣泄,往往问题能更快的得到妥善解决。

“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在理性认知基础上,找准自身定位。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以理性心态推动发展,在奉献中升华自我,在实干中成就事业,用不断实现的人生价值来充实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内外平衡 。